金桥小学几名学生庆祝寒假开始一舞蹈培训机构门前停满了接送孩子的车辆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寒假来了,但是许多孩子依然奔波于兴趣班和补课班中,再加上名目繁多的寒假作业,孩子们在假期中只能望“玩”兴叹。
到底该让孩子如何度过寒假呢?老师、家长和孩子各有话说。
呼和浩特市市民李女士的女儿5岁,在一所民办幼儿园上学前班,眼看再有两周学校就要放寒假,她给孩子一口气报了绘画、舞蹈、古筝3个兴趣班,一周要上4节课。
每周二、四的晚上,孩子要在绘画和古筝班各学习1小时,周六日,李女士要陪孩子上两节舞蹈课。
13日,李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孩子放假了,她会更忙,除了接送孩子上兴趣课,她还要忙里偷闲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
那么,孩子对这些兴趣课是否感兴趣?对于记者的疑问,李女士坦言,目前还看不出孩子对哪些方面更感兴趣,只是觉得女孩子应该内外兼修,报舞蹈班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良好的体形和优雅的气质,学习绘画和古筝的初衷是丰富孩子心灵。
李女士还计划,等孩子上小学,再给她报上书法和口才班,要让孩子一开口一出手便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李女士也坦言,孩子也许没那么多时间全面开花,这是让她头疼的事。
让李女士欣慰的是,孩子没有说不想学,只是问她“假期能不能带她出去玩儿”。
赵女士也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报了乐高和跆拳道班,主要是为了让儿子远离电子产品。
赵女士在一家私企上班,平时工作很忙,假期只能将儿子送到婆婆家。
12日,在一跆拳道培训班等候孩子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喜欢玩电子产品,而公公和婆婆又管不住,赵女士便想给孩子找点儿事做,尽可能让他远离电子产品。
记者从多个培训班了解到,寒假是培训机构的招生旺季,为了吸引家长,各机构纷纷出台优惠措施,鼓励老生推荐新生,同业之间竞争激烈。
王女士的孩子在赛罕区一所小学读四年级。
1月11日上午,孩子返校领取期末试卷和寒假作业后,学校宣布即日起进入寒假模式。
然而王女士的孩子还不能开心玩儿,她参加的舞蹈班春节前要进行年终汇演,此外,她还要进行舞蹈考级和参加内蒙古少儿春晚节目的录制,从12日起就进入了集训状态,一直要忙到1月25日。
除了兴趣课,这个寒假王女士还给孩子报了英语等补课班,50天的寒假,孩子只有春节前后的15天时间完全属于自己。
孩子抗议寒假缩水,对此,王女士表示她也很无奈。
眼看要小升初了,在学校电脑配位之前,她想让孩子考一下心仪的私立学校,不得不参加各种培训班。
学校三年级才开英语课,孩子之前没有接触过,学得比较吃力,王女士只能想办法给她开小灶。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不得不将孩子送往作业班。
孙女士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为了让孩子保质保量完成寒假作业,寒假第二天,她就把孩子送到了作业班。
每天早晨,孙女士像往常上学一样把孩子送到作业班,中午接回来,下午再送过去。
孙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作业班将度过1个月。
孙女士的孩子告诉记者,她想回农村姥姥家过年,在那里她可以和小伙伴们在街上、院子里疯跑,溜冰、滚铁圈、捉迷藏……那才是她最向往的假期生活。
13日晚上,记者在赛罕区一舞蹈培训机构随机采访了几名小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寒假他们有一多半的时间花在了兴趣课和补习文化课上。
爸爸妈妈上班的时间,他们只能独自宅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很孤独。
市民董女士的女儿今年高三,至今还没有放假。
15日,董女士告诉记者,因为面临高考,女儿每天埋头苦读,根本无心玩耍。
据了解,部分学校除了发放各科寒假作业,还另外给学生布置了假期必读书籍、字帖、大卷、手抄报、口算题卡等,许多孩子想过一个无忧无虑的寒假几乎成了奢望。
在王美琪老师眼里,由于家长的期望值高,孩子们的压力增大。
“家校共建很重要。
家长应该在平日里对孩子多些关注,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
”15日,王美琪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老师的压力也挺大。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作业留得少,家长焦虑,作业留得多,孩子叫苦。
作业到底该不该留?留多少?成了老师和家长争议的话题之一。
记者从多所小学了解到,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们各科家庭作业总计有10多项,手慢的孩子往往要做到23时左右。
周末往往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日复一日,学习成了童年的主色调。
“孩子放假,家长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强迫孩子做‘拔高或补弱’性训练,要允许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快乐中放松身心。
假期又是阅读的黄金时机,学校课堂远远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家长如果每天能抽空陪孩子共同阅读,还会增强亲子感情。
”在教育局工作的袁德华认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应该是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
不过她承认,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对于学生、家长、老师的压力,在培训机构任教的赵纪淑深有体会。
她告诉记者,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很难做到让孩子轻松度过假期。
她认为,补课只是提升孩子成绩的一种方法,家长没必要给孩子报许多课外班,相信孩子,做好孩子后盾,默默付出,静待花开。
长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刘荣认为,目前教育的大环境导致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较大,有时会把这种压力转移给孩子。
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是孩子们的青春期,如果一味强调成绩,给孩子增加压力,孩子往往会不堪重负,产生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未开发的宝藏,孩子究竟有多大的潜力,需要家长用心去体会,如果孩子学习潜力不大,家长要寻找更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
”刘荣说。
从学校跳槽到某英语培训机构任教的安妮老师说,“该不该让孩子过个有益有趣的轻松寒假”是个热议话题。
寒假对于孩子来说本应该是放松的,家长和学校应该把时间还给孩子,但“学习成绩”又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那些掌握了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成绩遥遥领先,家长骄傲孩子无忧,可能会拥有一个轻松的寒假;而对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孩子来说,家长往往想改变孩子现状,又没有辅导孩子的可行方法,假期补课便成为救命稻草。
关于学生减负,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
2018年,推迟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和清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成为我区教育领域内的两大亮点。
2018年4月16日,自治区教育厅官方微信“内蒙古教育发布”发布信息称,即日起,全区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将调整为小学不得早于8时,初中不得早于7时50分,高中不得早于7时30分。
高寒地区中小学校可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到校、离校时间。
同时对学生在校时间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走读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
下午学生离校时间小学不得晚于17时30分,初中不得晚于18时,高中不得晚于18时30分,并严禁组织走读生上晚自习。
在规定的到校时间前,学校不得组织住宿生上课。
为了应对中小学生到校时间的变化,部分盟市机关单位还调整了上下班时间。
为了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保障我区中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2018年4月20日起~2019年5月30日,自治区4个部门联手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工作目标是,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各类培训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统一管理范畴,使正规的校外培训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有益补充。
此外,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明确并强化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各方责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 文·摄影/记者王利军)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